目前为止,“红土椅山·史课新融”实践队地全部实践内容已全部完成。实践的最后一天,我们召开团队座谈会,对近几天的实践内容、过程和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评估,从中提取知识经验。
座谈会召开之前,我们首先结束最后一天的实践内容——为孩子们进行学科教育和红色精神的传播。在授课结束之后,我们同孩子们一起召开了团队座谈会。
本次座谈会主要总结了团队几天来的实践内容:从准备工作,到宣讲会地召开,再到“史课新融”授课实践的正式展开,我们都做足了相当数量的准备工作,确保此次实践能够顺利进行。
(座谈会场景)
从实践过程来看,我们在正式实践前所做的准备工作不仅是充分的,还是非常有用的。因为有着这一层关系,实践队才能对青椅山镇的教育条件有了清晰的认识,也看到了属于当地的独特产业、风景,以及特殊的历史条件,于是,我们能在授课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与当地的孩子和家长顺利地沟通下去,并让授课实践有着更为实际的成果,让教育创新成为可能。
(授课实践场景)
而宣讲会,作为我们实践队宣传“史课新融”这一主题思想的“主战场”,对我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在宣讲会之前就对宣讲学校进行了详尽调研,了解学校真正所需,之后,我们又在宣讲过程中,通过与台下代表进行互动,不断调整已有方案,充分使方案贴近当地实际,使我们的计划有实现的可能。
(宣讲会场景)
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我们在座谈会上复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从作为“大人”的我们的角度探讨了实践当中出现的问题,又从孩子们的角度知道了“史课新融”的优势与不足。
通过此次座谈会,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对自身的不足也有了更为精准的了解。我们将会从这次实践得到经验,不断改进自身、提升自身能力,让“史课新融”在未来有着更加优秀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