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公益网

青春护航筑防线,性教启蒙护成长

青春护航筑防线,性教启蒙护成长

为提升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打破生理健康话题的传统禁锢,7月22日,华中农业大学点亮星空本禹志愿服务队竹星蜓分队志愿者梅妙琪开展“防范性侵害与拒绝月经羞耻”性教育课程。通过案例解析、情景模拟与互动问答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当地青少年系统学习性侵害防范知识与生理健康常识,在开放交流中树立身体边界意识、消除认知误区,为乡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防线。

志愿者梅妙琪开展“防范性侵害”课程

课程伊始,志愿者结合案例讲解性侵害定义:即任何非自愿的性行为或性接触,涵盖威胁、引诱等手段实施的侵害,她着重强调,超80%的未成年性侵案件为熟人作案,涉及亲属、老师、邻居等群体,以此破除“仅陌生人施暴”的认知误区。

在防范措施环节,梅妙琪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教孩子们识别 “五种身体警报”:视觉警报(被要求观看隐私部位)、言语警报(谈论私密话题)、触碰警报(未经允许的身体接触)、独处警报(与陌生人单独相处)、约束警报(被强行拥抱或亲吻)。明确指出无论对方身份,触碰隐私部位均需拒绝,要勇敢说“不”并及时求助;针对网络性侵日益高发的现象,她也结合相关案例提醒,要警惕社交软件陌生人搭讪,不泄露隐私信息,遇胁迫需告知家长或报警,并留存聊天记录等证据。她鼓励孩子们建立明确的身体边界意识。

志愿者以性侵害新闻为例子阐释性教育的重要性

在“拒绝月经羞耻”板块,志愿者以通俗语言阐释月经的生理原理,解释月经只是女性青春期后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的自然生理现象,强调这是身体发育成熟的标志,如同呼吸、饮食般平常,不应被赋予羞耻色彩。

针对女生群体,她系统讲解了经期卫生护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卫生用品的正确选择与更换、日常保暖及饮食注意事项,并鼓励她们在遇到经期不适或困惑时,主动向母亲、女老师等信任的成年女性请教,不必因羞涩而独自承受。同时,她引导男生理解月经是女性普遍的生理特征,倡导他们以尊重、包容的态度对待身边女性的经期反应,学会在日常中给予必要的关怀与体谅,共同营造无偏见的成长环境。

志愿者梅妙琪强调月经为正常生理现象不应羞耻

小朋友积极回答课堂上相关问题

这节性教育课程,不仅让孩子们系统掌握了防范性侵害的实用知识,明确了身体边界与自我保护的方法,更打破了对月经等生理现象的羞耻感与认知误区,帮助他们树立起科学的生理健康观念。课堂上开放的交流与互动,让曾经讳莫如深的话题变得可感可知,既填补了乡村青少年性教育的空白,也为他们筑起了一道心理与生理的双重防护墙,助力其在健康认知中从容成长。

文字:梅妙琪

摄影:李含睿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